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②“红炉”青春行·红色学习

2025年07月21日 10:00  点击:[]

本网讯,今年暑假期间,学院紧紧围绕学科专业,依托“红炉”学堂,凸显青年学生作为,突出实践实效,组织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专项队伍+自主实践方式进行,两种方式均由学院统一命题。学院“红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瑞金市红旗街道河背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瑞金市沙洲坝镇青少年社会实践点、中金岭南等有色金属对口企业开展系列活动。

摇篮的誓言--红炉实践队寻根叶坪红色政权

红炉实践队来到叶坪景区,中共临时政府的诞生地,共和国的摇篮。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叶坪谢氏宗祠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一句“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宣告了工农民主政权的诞生。

1D0B6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

谢氏宗祠内,九部一局的木牌、斑驳的木质长椅,仿佛还能听见“苏维埃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的铿锵宣言。

1134C

实践队队员参观红军工作环境

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红炉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不仅看见了红色政权的起点,更看见了红色基因如何在当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这或许正是新时代青年最该追寻的“诗与远方”。

11A99

实践队队员瞻仰红军烈士纪念塔

在红军烈士纪念塔前,队员们聆听9层塔身象征“革命精神永存”的寓意。远远望去,实践队队员内心铭记的是今日山河锦绣来之不易。实践队队员们许诺: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共和国序曲--红炉实践队走进二苏大旧址

红炉实践队前往二苏大遗址学习红色历史。1934年1月,二苏大在沙洲坝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召开。会议通过《宪法大纲》,确立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基。

126C9

实践队队员感受二苏大会议

实践队队员们在历史的斑驳中见证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兴起,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16AC

二苏大遗址塑像


“在艰苦而又不简陋的环境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就在这里诞生了!”实践队队员彭建伟感慨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队队员们铭记这份热血,励志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一井甘泉映初心--红炉实践队品味红井精神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红炉社会实践队来到红井景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感受红井当年带给群众们的丝丝温情

16742

实践队队员参观红井

红井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一曲《红井水》唱遍了大江南北:“红井水哟、甜又清……。”

15868

实践队队员们舀起井水,品尝清冽

炎炎夏日,甘甜的水滋润心头,也让实践队队员明白了红井精神的内涵,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有这口红井,才能品这一口清冽。

薪火燃沃野--红炉实践队赓续洁源红村新长征

沙洲坝镇洁源村,是著名的红色村落。红炉实践队队员们在村委委员曾庭的带领下,走访村庄,学习红色历史。

26E22

洁源村的党群服务中心

苏区革命时期,洁源村人民平和朴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了支持革命,洁源村人民甘愿吃红薯渣、挖野菜充饥,慷慨捐粮捐款,踊跃献鞋献物。了解这些,实践队队员们无不动容,课本里描述的苦难,是革命先烈们用不屈的脊梁撑起的日常。

12110

实践队队员们参观村史陈列馆

在“乡村振兴”号角声中,洁源村率先调整产业结构,大规模引进优质经济作物,短短几年便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样板。红炉实践队的到来,为这幅欣欣向荣的图景添上一笔温情的注脚——他们带着米面粮油等慰问品,挨家挨户看望曾把青春献给这片土地的老党员。

13793

实践队队员们专注聆听老党员的教诲

在老党员家里,一枚磨损却依旧闪亮的党徽把两代人的手连在一起。老人轻抚着徽章,从硝烟里的冲锋讲到返乡后修渠筑坝的峥嵘岁月,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队员们屏息聆听、认真记录,被那份“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朴素信仰深深震撼。临走时,老党员叮嘱年轻人要好好学习,肩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队员们郑重承诺,一定会把老一辈的故事带回校园,一定会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一定会把红色精神播向无垠的田野,一定会把红色信仰写进山河的脊梁。

紧紧围绕学科专业,依托“红炉”学堂,凸显青年学生作为,突出实践实效。这个暑期“红炉”社会实践队将持续深入开展系列活动。学院广大同学们也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实践践行青春红。

一审/刘东佶

二审/刘付朋

三审/佟志芳


上一条:“红炉”筑梦·科普启源——冶金工程学院赴赣州三中开展新工科科普宣讲活动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①“红炉”青春行·青春传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