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④“红炉”青春行·入户调研

2025年08月02日 10:00  点击:[]

本网讯,今年暑假期间,学院紧紧围绕学科专业,依托“红炉”学堂,凸显青年学生作为,突出实践实效,组织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专项队伍+自主实践方式进行,两种方式均由学院统一命题。学院“红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瑞金市红旗街道河背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瑞金市沙洲坝镇青少年社会实践点、中金岭南等有色金属对口企业开展系列活动。

科学科普·入户调研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红炉"社会实践队近日深入瑞金市河背街社区,开展"废旧电池危害与回收"专项调研。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入户宣讲等形式,全面考察了当地废旧电池回收现状,为破解基层环保难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7E31C

实践队队员对废旧电池危害与回收的调查与科普

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对废旧电池危害认知存在明显不足。在回收的328份有效问卷中,68%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废电池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多数居民仅模糊知晓电池"有毒",但对具体分类标准(如锌锰电池与锂电池的区别)、合法处理方式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6EC3D

实践队队员调研中

"原来电池也不能随手丢!"村民谢大爷在听完实践队员讲解后恍然大悟。这个生动的场景折射出基层环保教育的迫切需求。更令人深思的是,虽然高中生群体对电池危害的理论知晓度较高,但仅有不到20%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反映出环保教育中"知行分离"的普遍现象。

74045

调研同时揭示了废旧电池回收面临的"三少困境":

 1. 知晓回收点的居民少

 2. 可用的回收设施少

 3. 主动参与回收的居民少

数据显示,当地废旧电池回收箱配置密度仅为0.4个/万人,远低于国家要求的2个/万人标准。近90%的社区缺乏必要的指引标识,回收网络建设亟待完善。

7067F

实践队队员在路上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践队创新提出"教育-设施-激励-监管"四维解决方案:

 1. 教育先行: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环保科普

 2. 设施保障:完善回收网络布局,提升便民性

 3. 激励引导:建立积分兑换等正向激励机制

 4. 监管强化:健全回收处理全流程监管体系

实践队累计开展入户宣讲56场,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环保之路,用专业的视角解读基层需求。


CCB7
6877 3D18

调研结果(部分)

本次调研不仅揭示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更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为构建基层环保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队将继续深化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紧紧围绕学科专业,依托“红炉”学堂,凸显青年学生作为,突出实践实效。这个暑期“红炉”社会实践队将持续深入开展系列活动。学院广大同学们也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实践践行青春红。


一审/刘东佶

二审/刘付朋

三审/佟志芳




上一条:青春实践行⑳|冶金工程学院:“红炉”燃星火,青春照征程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③“红炉”青春行·点亮童心

关闭